工作日上午,记者走进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区,很快被眼前的一幕怔住:医生的问诊桌旁,一个个板凳依次排开,患者安座其上;而在一旁的治疗区域以及周边的等候区,同样坐满了候诊患者。
难道是请来了名中医坐诊?一问才知,原来,这群爷叔阿姨是冲着这家社区医疗机构的80后中医牛彦彦而来的。
近年,上海着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级提升,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门诊。记者走访发现,社区中医与居民的“黏性”普遍较高。
这些受追捧的社区中医,切中居民的什么脉?
80后社区中医的病友群,500人满员后又开新群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牛彦彦,在社区攒了一批“忠粉”,岳阿姨是其中之一。
“彦彦医生为了给病人看病,很少正常饭点吃饭。她有时甚至上午连着下午问诊,间隙就匆匆扒几口饭……”岳阿姨与牛彦彦相识始于2018年。当时,岳阿姨腰痛病犯了,在多家医院的中医、西医看了一圈,不见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来到家附近的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想到,半年左右,经牛彦彦慢慢调理,岳阿姨的腰好了,她的信任票也就此投给了这家社区医疗机构。
一眨眼,已经七年了,岳阿姨也从一名普通患者,变成了牛彦彦医生的“夸夸团”团长。“她早上七点就到医院了”“她一直没办法准点下班”……这一个个细节,何尝不是居民与这名社区中医的“黏性”体现。
如今,牛彦彦每周三个门诊,岳阿姨每周就要来看三天门诊。
“有这么多不舒服要看?”记者好奇。岳阿姨也答得直接:“一周门诊没见,好像一个世纪没见。”在她心里,牛彦彦不仅是医生,更像一位知心朋友。
牛彦彦在问诊。(张菲垭 摄)
岳阿姨似乎也没有夸张,她的家里距离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骑车大约20分钟。而在牛彦彦的患者群里,有不少都是“舍近求远”,家住浦东、嘉定、杨浦的都有。
问题是,这些患者家附近就没有好的针灸中医吗?未必。那为什么这么多患者专程来这里?从患者的反馈里,记者一点点拼凑出两个朴素的理由:一是技术好, 牛彦彦跟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专家;二是态度好,而这一点在患者心目中的“打分”占比甚至更高。“这年头谁没点烦心事,她就是百问不烦,对病人很有耐心,这多不容易啊。”岳阿姨告诉记者,除了在诊室,医患还在线上见:牛彦彦的病友群里已有500多人,人数满员,为此又建了一个新群。
如今,牛彦彦已是这家社区卫生中心中医科主任。说起这群“老朋友”,她也颇为感概。这名80后大学里学的就是针灸推拿,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经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是这段临床经历,让我发现中医在老百姓里很受欢迎,而距离老百姓更近的社区医疗机构或许更有发挥天地。”就是这么一份动念,牛彦彦毕业后就选择了社区,从一名“新兵”成长为带团队的科主任。
不再“坐等病人”,郊区中医尝试“逆向”诊疗
在奉贤,提到治乳腺病,不少本地居民会马上想到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好名声,源于这里深耕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用20多年时间打造的一块“金招牌”。
1998年,国家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陆德铭来此坐诊,一手培养出周春、蔡惠莲、丁晓丽三位医师。2023年,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乳腺专科入选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社区)能力建设项目,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主任吴雪卿教授专家坐诊,名声更响了。
大专家来了,患者会跟着来吗?在乳腺疾病领域,“明星效应”并没那么明显。在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奉城镇,不少老年女性从未进行规范的乳腺检查,到有了明显症状再就诊,往往为时已晚。洞察到这一现象后,社区中医团队决定开启一个新尝试:改变传统的坐诊模式,医生们不再“坐等病人”,而是走出诊室。
迎着晨光,拎着便携式B超机,这支中医乳腺团队走进奉城镇大大小小的村落,为有需求的女性朋友建立乳腺健康档案,提供乳房体检、乳腺超声筛查。
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团队进村为女性居民开展乳腺超声筛查。(受访方供图)
“我身体好着呢,乳腺怎么会出毛病?”筛查现场,常听到类似疑问。
“有些病就是在不痛不痒中发生了。”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英说,中医讲究“治未病”,乳腺疾病更是如此,“不过,老人普遍自我检查意识薄弱,郊区老人就医习惯往往是‘忍到不能忍’,加上子女多在外工作,很容易延误病情。”
截至2025年5月,这样的乳腺筛查开展了32次,覆盖793人次,筛出150多位存在小叶增生、乳腺结节等相关乳腺问题的居民,其中有三人进一步做了手术。
与其他筛查不同,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团队带来的不仅是现代医疗设备,还有传统中医的诊疗智慧。每位居民会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医生通过问诊、舌诊、脉诊等传统方法,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通过筛查、预防、干预一体化模式,让更多乳腺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让团队欣慰的是,“主动出击”也有宣传效果,居民的乳腺健康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主动预约筛查的人多了。
“医疗资源下沉不能停在口号上。”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乳腺专科的“寻病之旅”还在继续。这个郊区中医团队的“逆向”诊疗,将健康防线不断前移。
跟着专家学医术,家门口好中医”越来越多
其实,在上海的社区医疗机构看见名中医,如今已不算稀奇事。但对社区医疗机构来说,如何源源不断培养并留住名中医,这是需要思考一番的问题。
每周四上午,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氏妇科专家带教门诊开诊,两名中医全科医生与蔡氏妇科团队专家共同出诊。专家边看诊、边传道,社区医生跟着专家抄方子,如此带教已持续两年多。
2023年,蔡氏妇科黄素英上海市名中医基层工作站落户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医效应加持,患者闻讯而来。
37岁的宋女士因流产后月经失调,还伴有子宫肌瘤问题,跑了全市多家医院,问题始终没解决。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她走进这家公司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医生阵容强大,名中医初诊并拟定治疗方案,中医全科医生跟进后续治疗。”几个疗程下来,宋女士的情况改善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了新认识。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李菁介绍,名中医工作站落户以来,中医科诊疗量持续上涨,目前中医科年均门诊量约73000人次。
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看来,若想发挥中医药优势,核心是人才培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十几年,李菁就是社区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的实例。刚入职不久,李菁成为第一届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学员,每周半天跟着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海派中医杨氏针灸第五代传人沈卫东学习针灸技艺,逐步掌握了失眠、耳鸣、面瘫、颈椎病等社区常见病的针灸疗法。此后她又入选上海市“杏林新星”计划,跟诊上海市名中医、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终身名誉主任吴昆仑。
“吴昆仑教授在中医妇科施治上有独到之处,比如治围绝经期综合征重滋阴补肾,治原发性痛经重温经活血。”也是因这次拜师,李菁对中医妇科产生了浓厚兴趣,找到了专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实施“百师强基”师资培养计划,鼓励各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数据显示,2024年社区中医诊疗已占据总诊疗人次的近半壁江山,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更惠及两千多万人次。
把脉的手,行走的脚,扎根的心,中医在社区的“三味”生长,无形中将居民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距离越拉越近。当然股票配资策略,近距离之后,有些问题可能看得更真切了,“望闻问切”真本事的考验也会越来越多。
众合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